垃圾場等環境惡臭氣體污染為什么那么難檢測?
垃圾填埋場是惡臭氣體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垃圾產量也是日益增加,垃圾填埋場的惡臭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多的被提及,那么,垃圾填埋場的惡臭氣體污染為什么就那么難監測呢?下面就由資深環境監測設備廠家藍居智能科技為您解答,同時為您推薦一款惡臭氣體監測的“黑科技”產品。
生活垃圾填埋場產生的臭氣污染物,具有嗅覺閾值濃度偏低的特征,極易對人體的呼吸系統產生不適的影響。惡臭污染物的產生量、散發程度與填埋場所在位置的環境因素有顯著的相關性,例如:氣溫、氣壓、風速、風向等。惡臭氣體的主要組分包括含氮化合物、硫化物、烴類及芳香烴、鹵代烴以及酮醇醛酚等含氧有機物。我國頒布的《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4554-93)中規定了8種需要控制的惡臭物質,分別是硫化氫(H2S)、甲硫醇(CH3SH)、甲硫醚((CH3)2S)、二甲二硫((CH3)2S2)、二硫化碳(CS2)、氨氣(NH3)、*氨((CH3)3N)、苯乙烯(AR-CH=CH2)。以上八種惡臭污染物中有5種是含硫物質。
傳統的惡臭監測方法根據國家標準分析方法“三點式比較式嗅袋法(GB/T14675- 93)”,它是一種基于人的嗅覺感官為依托的測試方法,采樣和分析過程全依靠手工操作,導致檢測人員任務及其繁重,在進行嗅辨別分析時,對檢測人員有著較多限制性條件,存在工作效率不高,時效性差,數據客觀性差,人工成本高等一系列的問題,屬于比較傳統的一種監測方法,在各項指標要求上很難達到要求,受到環境因素影響大,只適用于在實驗室等外部影響較小的環境中進行檢測。像是垃圾填埋場這種戶外環境,首先臭氣污染物的產生量隨季節與時間的變化規律較難界定,第二受空間因素影響大,隨著時間推移惡臭氣體的揮發也會受到影響,惡臭源點的分布及強弱隨填埋場的垃圾進場量,以及作業實施計劃情況而不斷變化,僅憑抽樣監測數據,較難反映填埋場的臭氣特征,易導致采取的惡臭控制方法針對性差,且具有滯后性。這也是目前惡臭氣體監測所面臨的一個技術性難題。
針對傳統人工采樣技術的落后性,目前普遍采取的都是設備在線監測。在線監測與往常的氣體檢測不同,它并非是實驗員通過設備采樣所進行的一次性的檢測,而是將惡臭在線監測設備直接安裝在相應的垃圾填埋場惡臭區域監測點上,對于監測點進行長期的定點定時的數據采集。長期的在線監測在度上或許比人工采樣略有偏差,但在線監測的優勢也很明顯。它能通過長期的惡臭監測數據采集,對于污染源進行系統分析,幫助環保部門及相關企業有效了解空氣污染情況,并針對進一步展開的惡臭環境治理起到了監督與助力決策的作用。
上海藍居智能科技融合了十年來環境監測領域的研發技術與工藝,打造U-SKY200工業級綜合性環境監測站,即惡臭在線監測系統。通過內置國外品牌高精度傳感器,可實現對垃圾廠、垃圾中轉站、垃圾填埋場等空氣環境中的:氨、*氨、硫化氫、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苯乙烯、惡臭OU值等九個惡臭指標的24小時在線監測,具備響應速度快,測量精度高,穩定性好的特點,是目前適用于垃圾填埋場、垃圾中轉站、垃圾焚燒廠和各類化工企業的“黑科技”產品。
惡臭污染的危害廣泛,不僅僅只是體現在當下,長期的惡臭污染不僅對空氣質量產生影響,更是會對土壤、水質等進行二次污染,當一個個垃圾填埋場成為惡臭污染源,對未來的生存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時,惡臭監測就顯得尤為重要了。